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評價



網友滿意度:



為了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媽媽們一定要在準備生小孩前

做好吸收大量知識的準備!!!XD

畢竟工作也還要顧,不大可能一天到晚都在跑診所醫院~

所以一本好書以應不時之需是非常重要的~

像這次看到的這本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就相當受用噢!! 如果文內的情況也是你會碰到的~

超推薦自己留一本! 未來有朋友要生小孩也

還可以拿給他們參考呢((灑花~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本週熱銷商品:





奇門詮正







奇門秘竅遁甲演義符應經(不可退書)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從第一堂課手的解剖開始,到學期末和大體老師面對面,

    十堂嚴格又緊繃的解剖課,道盡對生命和身體知識的熱愛......



    ●身為大體解剖老師,在母親想簽署捐贈大體同意書時,為什麼強烈反對且痛徹心肺?

    ●解剖檯上的大體老師,難道只是學習工具和器官組合嗎?他們也是有故事、有溫度的人!

    ●大體老師生前最後的願望是什麼呢?若有機會跟學生面對面對話,他們會想說些什麼呢?

    ●大體解剖課在醫學系可說是一門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課,負責的老師一個比一個凶悍。為什麼這群「活」老師對這群聰明的學生如此嚴格?他們居心何在?

    ●解剖學老師連教具都要自己「生」!她在分娩時,叫來陪產的先生回實驗室拿福馬林,趕緊把胎盤保存起來,為的是讓學生能一窺胎盤的究竟。



    對醫學以外的人來說,解剖學深奧複雜,對大體是既好奇又害怕。



    解剖室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醫學生如何忐忑切下第一刀?

    一學期相處下來,大體老師和學生之間產生什麼樣的特殊情感?

    身為解剖課的「活」教師,本書作者串連成長點滴,寫出內心世界,既述說自己在解剖現場的經歷,也描繪了學習過程中醫學生內心的觸動。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述說她的經歷與感受,串連著成長的點滴,寫出內心世界,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大體解剖課是醫學院校裡教學上重要的一環,透過這個過程,學生經由實際的觸碰與觀察,學習身體的構造,由於醫學上的精細發展與分工,再加上臨床醫學上個人化醫療的高度發展,解剖學精細的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在知識的量上面,它是門令人生畏、讓醫學生痛不欲生的課程。



    對於醫學以外的人而言,解剖學深奧複雜,對人體是既好奇又害怕,解剖室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到底如何教學,學生到底怎麼學習,切開的人體是否很恐怖?這些總混雜著道聽途說的猜想與流言!



    本書作者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進入解剖實習室,成為一位專業的解剖學教師,她從解剖教師的角度分享了實地解剖教學點滴。這是全台灣第一本描述人體實地解剖的書籍,以局部解剖學的方式,描繪解剖的重要點滴。



    文章裡除了不少實地解剖細節的描述之外,更將身體構造的細節連結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上所碰到的狀況或知識上。更特別的是,這本書還呈現了慈濟大學特有人文融合於解剖專業教學作法的描述,描繪了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心理的觸動,更闡明了這些對醫學教育的意涵。



    這是啟蒙醫學生的十堂大體解剖課,也是你不能錯過的人生十堂課。















      名人推薦



      王志宏 (經典雜誌總編輯,慈濟人文志業平面媒體副總監)

      李佩怡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

      曾國藩 (慈濟大學學術副校長、研發長;模擬醫學中心主任、解剖學教授)

      蔡篤堅 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

      蔡孟利 (科學月刊總編輯)



















    • 作者介紹







      何翰蓁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動物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2003年起任教於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對形態學情有獨鍾,自稱「視覺系」研究人員,熱愛以雙眼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形態之美。



      李翠卿



      台大政治系,政大新聞研究所。曾任職於雜誌社多年,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目錄導覽說明





    • 第一課特別的老師

      第二課忐忑的第一刀:從手部開始

      第三課「發自肺腑」的驚嘆:胸腔解剖

      第四課一肚子學問:胃腸篇

      第五課一肚子學問:肝膽胰脾腎篇

      第六課男女大不同:生殖系統解剖

      第七課孫臏的膝蓋與阿基里斯的腳跟:解剖足部

      第八課你的容顏:面部解剖

      第九課悲歡歲月的時光容器:大腦解剖

      第十課最後的告別

















    第六章 男女大不同



    醫學院大三的課很重,學生辛苦,老師的負擔也重。我在懷我女兒的時候,還是照常教大體解剖,一個禮拜有好幾天,得在實驗室站四到八個小時。不知道是不是在母腹中「聞」習慣了,我女兒長大以後,竟然覺得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福馬林味道「很香」,想來是在我肚子裡就聞慣了,覺得這味道挺有親切感。



    記得我女兒出生那一天,我生下她以後,人還在產檯上,醫生突然問我:「咦,何老師,妳不是有教胚胎學嗎?那妳要不要把你的胎盤帶去給你學生觀察?」



    我一聽, 大喜過望說:「真的可以嗎?」



    「可以啊,不然我們也只是當醫療廢棄物處理。」



    「那太好了,我要帶走!」教學這麼多年,講到胎盤什麼的,都只能紙上談兵,若能讓學生親眼看到「實物」,對他們的學習想必會有不少助益。



    「那你叫你先生來拿。」



    明明才剛分娩完,但想到有這麼理想的「教具」可用,我整個教學魂熊熊燃燒,也不顧生產疲憊, 立刻叫來陪產的先生(他也是學校老師)先回實驗室拿福馬林,把胎盤保存起來再說。



    實驗室的大體老師們可以「教」學生領會許多人體奧秘,但唯有「胎盤」這部分沒辦法,所以我若有辦法「自行提供」,真的再好不過。



    從那一天開始,我的胎盤就在實驗室裡貢獻了好多年,我還跟學生開玩笑,「你們看,我們這些活老師連教具都要自己生。」



    其實,不只對學生,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機會,在那之前,我也沒有仔細看過人類的胎盤。



    傳統中藥中有一味藥叫做「紫河車」,指的就是人類的胎盤。因為有很多血液滯留在血管裡,就顏色上,確實是帶紫色沒錯。形狀呈圓盤狀,直徑大概有十五公分長,厚度有二、三公分厚,重量達五、六百克。學生看到胎盤的第一眼,反應都是:「哇,怎麼這麼大?」他們想像的胎盤大概只有個小醬油碟這樣大,誰知還是個貨真價實的「盤」。



    與胎盤相接的臍帶,約指頭粗細,之中有三條血管,分別是二條臍動脈跟一條臍靜脈,被保護在一層極有彈性的結締組織中,有彈性到即使經過福馬林固定,摸起來還是很Q彈,有學生還形容說摸起來很像蒟蒻。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5*21
    頁數:208

    出版地:台灣

    鹽埕區水晶店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何翰蓁、李翠卿

      追蹤











    •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6/1








    • ISBN:9789865842918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arrow
arrow

    nicholm4y5y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